在上一篇文章,我試著用簡單的概念和語言來介紹了Google Shopping Actions和Google Express的區別和聯繫,並號召讀者一起來支持Google Shopping Actions。
但Google Shopping Actions現階段也存在不少缺點。我在這裡列舉一些出來,機智的你看了以後先有一個思想準備,萬一碰上了不需要氣急敗壞,要相信Google有一天也許會改正的。
商家不能控制商品名稱
這個聽起使用有點匪夷所思,來看看實例。Walmart是Google Express最早的商家之一,並且Google Express也使用Walmart的商品評價(Review),理論上Google對於Walmart的資料應該很信任,不需要自作聰明的再去修改Walmat給的資料。但事實並非如此。下面這個例子,Walmart的商品名稱裡面的“Elastin with Vitamin E”就被Google給拿掉了。


Walmart這個例子算是好的,有些商品可能連最重要的對應的產品和型號都被拿掉,例如下面這個Best Buy的商品“POWER A Charging Station Charging stand”。名稱裡面最關鍵的“Xbox One”被拿掉了,光看這個名字,“POWER A Charging Station Charging stand”,根本不知道是給什麼用的。這個商品的名字應該是“PowerA – Dual Controller Charging Station for Xbox One – Black”,這樣才知道“Xbox One”用的。


商家不能控制商品描述
商品描述的格式,譬如加粗、換行是不用考慮的了,你上傳的Html格式可能全部被拿掉。Google在“About this product”裡的格式基本上不是為人類閱讀設計的,更像是為方便Google背後的搜索引擎而設計。
關鍵是描述的內容也非商家所能控制。運氣不好的,重要的內容全部被Google抽走,留下一堆無關緊要的東西。
例如下面這個Walmart的廚房秤,關鍵的參數“最大重量(Weigh food up to)”和 “尺寸(Dimensions)”給拿掉了,留下一堆方便不太重要的描述。


商家不能控制圖片
Google有可能不使用你提供的圖片,或者自作多情的加點其它的圖片在裡面。例如下面這個例子,一個Walmart的手機殼,顏色是紫色加紅色,但Google硬是在裡面塞了一張黑白手機殼的圖片。


商家很難預測用戶在Google Express的搜索結果
雖然Google沒有正式公開,但用多了你就會發現,你看得多的商家,例如你自己和你的競爭對手在Google Express的搜索裡出現的商品數量很多,排名也靠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洋洋得意,以為自己做得很好了。這只是Google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把用戶和商家關聯在一起了,既然你經常看這個商家的東西,那就搜索到時候就多給一點讓你看。
舉個例子。不行啊!這樣你就知道我的使用習慣了,然後就可以猜到……..。還是不舉例子了。
訂單量和賣出的商品完全看Google搜索引擎的心情。
Google Express有不少的商家,大家的商品理論上要排隊在Google搜索上搶位置。運氣好的那幾天,你的商品排上了,銷售突然上來,心中暗暗竊喜,以為可以慢慢每件商品都會像這樣好起來。但馬上好賣的商品就可以突然沒有銷售。不過也許不要沮喪,突然之間另一件商品可能好賣起來了。
心情的起伏尚可控制,但商品的庫存就有點麻煩了。不趕快下單進貨吧,就怕沒有庫存,錯失良機;按量下單進貨吧,也有可能明天就完全沒有銷量了。Google對你的商品的愛是漂浮不定的,就像一個皇帝今天可以寵愛一個妃子,把她捧上天,但明天就可以把寵妃打入冷宮。
商品多的商家在這種模式下是要佔點便宜的,反正總有一些商品會受寵,所以訂單量還不一定會大起大落。商品少的就有可能出現訂單量大起大落的情形。
總結:
Google Shopping Actions在後台當中還有其它一些令人很不方便的缺點,但耐心而又沒有選擇的你還是可以勉強克服的。不過上面這些提到的缺點你只有默默承受了。
內容上的缺點(名稱,描述和圖片),Google早就在條款裡寫清楚了。
這個條款簡單直接的理解就是“你已經授權Google可以用自動工具修改你提供的圖片和內容”。添油加醋的解釋就是“不要抱怨了,(Google)我想怎麼改就怎麼改“。廣東話的直白可以是“收聲!(Google)我想點玩就點玩”。

(Google Shopping Actions條款截圖)
而關於搜索結果和搜索引擎的心情,解釋可能更加高尚。例如:“Google的搜索引擎在大數據中使用人工智能將用戶特徵和搜索關鍵詞綁定在一起,把最適合用戶的商品呈現給用戶,這是Google搜索優於其它搜索的地方,其它公司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
大公司甚至大國都迷信人工智能勝過人的智能,那就順勢而為或者順勢而不為吧。
把你的商品趕快放到Google Shopping Actions去賣,在自己能夠控制的地方下功夫做到最好。不能控制的地方,就無為而治。
萬一東西被改得亂七八糟,你出離了憤怒,就趁人工智能還不能閱讀你的思想,默默地抱怨一下人工智能好了。幾十年後人類在思想中抱怨人工智能可能都是犯法的,且抱怨且珍惜吧 。